猴痘过去主要发生在中非和西非的热带雨林地区,偶尔也出现在其他地区。然而,2022年5月猴痘疫情突然出现并迅速蔓延到欧洲和美洲。猴痘的传播力为何突然增强,目前还不清楚。
近日,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与西班牙卡洛斯三世卫生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合作,定位并确定了猴痘病毒基因组中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与2022年疫情暴发时观察到的病毒传播力变化有关。
这项题为“Monkeypox virus genomic accordion strategies”的研究结果于4月18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猴痘病毒(MPXV)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可感染动物和人类。它会引起猴痘(mpox),其症状包括发烧、淋巴结肿大和皮疹。大多数病例的病情轻微,往往会自行好转;然而,猴痘可能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并导致永久性疤痕。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猴痘病毒在中非和西非引起了零星的人类疾病暴发。2022年5月,包括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报告了不断增多的MPXV感染和相关疾病,包括与比利时、西班牙和英国的超级传播事件有关的聚集性病例。
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病例数量有所减少,但未接种疫苗的个体中仍有病例发生,包括目前在中非因新的蔓延事件而增加的病例。随着病毒在人类中的传播增加,出现新变种并在人群中流行的风险也在增加。
通讯作者、西奈山伊坎医学院微生物学教授Gustavo Palacios博士表示:“当我们观察到猴痘等病毒病原体的基本流行病学特征发生重大变化时,我们了解其传播条件的兴趣被重新激发。目前在非洲出现的病例数量不断增加,以及2022年的疫情,都应该成为明确的警示信号。”
为了开展这项研究,研究人员分析了46名猴痘病毒感染患者的样本,这些患者的诊断和测序是在2022年疫情暴发开始时在卡洛斯三世卫生研究所进行的。研究团队对每个参与者的完整猴痘病毒基因组进行了高质量测序,以确定不同基因组变异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病毒进化、传播和感染能力相关的流行病学关联。
据研究人员称,反复观察到的基因组变化位于可能与病毒适应有关的基因组区域。这些特定的位置有助于调节病毒的复制周期、适应性以及进出路径。然而,这些关键变化发生在基因组的低复杂度区域(LCR),很难测序和分析,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它们以往被忽视。
他们结合使用Illumina短读长测序技术和Oxford Nanopore单分子长读长测序技术,对猴痘病毒的LCR进行全面分析。研究揭示了LCR内短串联重复序列的显著变化。他们证明,猴痘病毒基因组中LCR的熵明显高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而且LCR并非随机分布。
重要的是,研究人员发现了三个候选基因(OPG153、OPG204和OPG208),它们与传播性或适应性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因此,研究人员建议在未来的猴痘病毒基因组分析中重点研究LCR变异。在这个区域观察到的独特特征强调了它们在了解目前流行的病毒分支中的潜在意义,也为针对性研究提出了有希望的途径。
Palacios博士表示:“这些发现可能提供了第一手线索,有助于我们了解与持续人际传播相关的毒株的独特特征。更好地了解促进病毒病原体传播和影响其临床表现的区域,将帮助我们制定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