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严重脓毒症可能会危及生命。即使在康复后,疾病也有可能对免疫系统造成长期影响,使患者更容易反复感染。脓毒症引起免疫抑制的原因尚不清楚,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为了更好地了解原因,美国奥尔巴尼医学院的Katherine MacNamara及其同事分析了曾患脓毒症的小鼠的造血干细胞。他们将研究结果发表在《Stem Cell Reports》杂志上。
在急性感染期间,骨髓中的造血干/祖细胞(HSPC)会被炎症细胞因子激活,使其增殖并迁移到血液中,在骨髓外生成大量免疫细胞。一旦感染消除,细胞因子恢复到基线水平,HSPC的激活和免疫细胞的生成也会停止。
为了探究这一过程在严重脓毒症缓解后是如何失调的,研究人员分析了小鼠的HSPC,发现它们在脓毒症20天后完全恢复,并在小鼠的骨髓中发挥功能。然而,在第二轮炎症刺激后,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来动员干细胞,脓毒症幸存小鼠的HSPC却没有实现新一轮的激活和动员。G-CSF在急性感染和损伤时产生,可加速先天性免疫细胞的生成。
因此,曾患脓毒症的小鼠不能有效地产生免疫细胞。这些观察结果可以解释,为什么脓毒症后患者无法有效地对抗新的感染,以及在以前的临床试验中,专门给脓毒症患者注射炎症细胞因子和G-CSF为什么对继发感染没有效果。这些知识也许有助于开发新疗法来帮助脓毒症后免疫抑制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