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甲型流感病毒颗粒会策略性地改变它们的形状——变成球形或更大的细丝——以增强它们感染细胞的能力,这取决于环境条件。研究人员在《自然微生物学》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中解释说,这种以前未被识别的反应可以帮助解释甲型流感和其他病毒如何在人群中持续存在,逃避免疫反应,并获得适应性突变

这项研究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的研究人员领导,旨在确定为什么许多甲型流感病毒颗粒以细丝的形式存在。他们说,灯丝的形状比球体需要更多的能量才能形成,而它的丰富程度以前是无法解释的。为了找到答案,他们开发了一种方法来观察和测量甲型流感病毒形成过程中的实时结构。

研究人员发现:

  • 甲型流感病毒在降低感染效率的条件下,如存在抗病毒抗体或宿主不相容,会迅速调整其形状。

  • 病毒的形状是动态的,受环境的影响,而不是像通常认为的那样由菌株固定。

  • 该研究评估了16种不同的病毒细胞组合,这些组合导致了可预测的形状趋势。

研究小组先前的实验表明,甲型流感病毒纤维可以抵抗抗体的失活,研究小组正在努力了解抗体是如何影响形状和感染效率的。他们还期望了解病毒突变如何影响病毒的形状。研究人员指出,许多其他病毒,如麻疹、埃博拉病毒、尼帕病毒、亨德拉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也采用了混合形状的感染策略。

提问-留言

Please enter your name.sad
Please enter a comment.

Sign up for D.C. Diagnosis
newsletter

A weekly insider's guide to the politics and policies of health c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