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关键技术方法:首先,借助维也纳脑转移登记处这一强大的数据库资源,收集 1992 - 2020 年期间在维也纳医科大学接受治疗的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接着,依据免疫组化分析和 ERBB2 扩增情况,将乳腺癌细分为激素受体阳性 /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 阴性(HR+/HER2−)、HER2 过表达(HER2+)和三阴性(TN)三种亚型。同时,利用磁共振成像(MRI)对脑转移进行诊断和定期复查。最后,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如 Kaplan - Meier 法、log - rank 检验和 Cox 比例风险模型等,探究神经系统症状与患者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
下面来看具体的研究结果:
- 患者特征:研究共纳入 716 例乳腺癌脑转移患者,其中大部分患者(86.0%)在乳腺癌诊断时处于 I - III 期,14.0% 为 IV 期。在受体状态明确的 653 例患者中,HR+/HER2−型占 39.8% ,HER2+型占 35.2% ,TN 型占 25.0% 。
- 神经系统症状负担:80%(573/716)的患者在脑转移诊断时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不同乳腺癌亚型中,HER2+ BC 患者无症状脑转移的诊断比例相对较高(28.3%),而 TN - BC 患者出现局灶性缺损的频率最高(95.7%)。
- 临床特征与神经系统症状的关联:脑转移瘤大小与神经系统症状显著相关,直径≥3 cm 的脑转移患者中,92.6% 出现症状;此外,仅有脑转移而无颅外转移的患者,出现症状的比例更高。但脑转移的数量、位置、患者年龄及 Karnofsky 功能状态评分(KPS)与神经系统症状负担并无关联。
- 治疗策略与症状的关系:放疗是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但不同症状和亚型的患者治疗策略有所差异。有症状的 HR+ BC 患者多选择全脑放疗(WBRT),HER2+ BC 有症状患者则以局部放疗为主,而无症状患者更倾向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且近年来无症状患者初始采用系统治疗的趋势逐渐上升。
- 神经系统症状与生存预后的关系:无症状患者的总生存期(OS)显著长于有症状患者(20 个月 vs. 9 个月),且在各乳腺癌亚型中均呈现这一趋势。多变量分析显示,神经系统症状的存在、治疗方式及 Breast - GPA 均与预后独立相关。
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意义重大。该研究首次全面细致地描绘了各亚型乳腺癌脑转移患者诊断时神经系统症状负担的情况,证实了神经系统症状是乳腺癌脑转移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且重要的预测因素。这一发现为乳腺癌脑转移的预后评估和治疗决策开辟了新路径,强烈呼吁在后续前瞻性临床试验中,将神经系统症状负担纳入预后评估体系,同时重新审视高风险患者的脑转移筛查策略。虽然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回顾性研究设计、研究周期长可能带来的偏倚等,但为未来研究指明了方向,有望推动乳腺癌脑转移治疗向更精准、更有效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