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 AIMoN-CPM通过旁分泌CHIT1蛋白驱动运动神经元衰老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92149301、92168201)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课题组、曲静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张维绮课题组合作,在灵长类脊髓衰老的机制和干预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CHIT1阳性小胶质细胞驱动灵长类脊髓运动神经元衰老(CHIT1-positive microglia drive motor neuron aging in the primate spinal cord)”为题,于2023年10月31日在《自然》(Nature)杂志上在线发表。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3-06783-1。
脊髓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大脑和周围神经的重要桥梁,支配着全身各种运动功能,而这些运动调节功能的主要执行者是运动神经元。脊髓的老化可能导致多器官系统功能障碍,引发行动不便、心律失常、血压失调、胸闷气短等问题,是老年人多种慢病共存的重要因素之一。但迄今,国际上对于脊髓衰老的机制仍知之甚少。
研究团队发现一群全新的在年老灵长类动物脊髓中特异存在的CHIT1阳性小胶质细胞亚型,并将其命名为AIMoN-CPM(Aging-Induced Motor Neuron toxic CHIT1-Positive Microglia),这类细胞可以通过旁分泌CHIT1激活运动神经元中的SMAD信号,进而驱动运动神经元衰老。进一步研究发现,CHIT1含量在老年人和猴的脑脊液和血清中均显著升高,提示CHIT1可以作为度量灵长类脊髓年龄的体液标志物。此外,维生素C能有效抑制CHIT1诱导的运动神经元衰老,而补充维生素C可显著延缓脊髓运动神经元的衰老和退行(图)。
这项研究系统绘制了灵长类脊髓衰老的表型、病理及细胞分子特征,并揭示了一种可促进运动神经元衰老的新型小胶质细胞AIMoN-CPM,鉴定了一种可度量人类脊髓衰老程度的体液标志物,为延缓运动神经元衰老提供了潜在靶点,为延缓人类脊髓衰老、实现老年共病的积极防控提供了新思路。